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学术会议报道】yl12311线路检测“海学论坛”(202308期)

作者:蒲鸿娇 徐宏运 林圳涛来源:yl12311线路检测 阅读次数:日期:2023-06-19

2023614 日,yl12311线路检测举行了2023年第8期海学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陈更新研究员储小青研究员、钟文静研究生海科楼505分别作了题为《热带印度洋环流的特征和动力联系-----海洋波动调控环流》、《涡旋-风相互作用对涡旋的影响》、《孟加拉湾西部偶极子涡旋的特征及产生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公司谢玲玲经理主持。

陈更新老师首先介绍了热带印度洋环流呈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介绍了海洋波动对赤道流系的调控作用,即东边界反射波是维持印度洋赤道流系的关键因子,并详细地讲解了赤道中层流的特征与机理。接着介绍了海洋波动对赤道外流系的动力贡献,东印度洋近赤道的季节性上升流是赤道强迫控制其变化的,而通过潜标观测到的5°N“涡链”结构的39-47周期性经向强流是由赤道动力过程激发的,其本质是赤道对称波。随后,陈老师阐述了东边界海洋波动对西边界流的延迟影响,发现Sverdrup关系”(海洋环流理论奠基石)不能准确刻画随季风反向的印度洋西边界流,在增加了“东边界”延迟贡献后,结果与实际结果更相符。

储小青老师首先介绍了涡旋-风相互作用通过埃克曼抽吸影响海洋内部,并解释了埃克曼抽吸受三个因素的主要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扰动对中尺度涡都有显著影响,在涡旋-风相互作用下,涡旋的统计特性和三维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此外,综合分析还揭示了涡旋-风相互作用对海洋深层循环的影响,特别是涡旋诱导的埃克曼抽吸。实验表明,为了生成真实准确的中尺度涡旋场,数值模拟必须同时考虑表面流场效应和海表温度(SST)效应对风驱动的影响。这些发现强调了涡旋场的复杂性和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模型参数和初始条件对涡旋场的影响,以及更深入地理解涡旋与风相互作用的机制。

钟文静研究生为我们介绍了孟加拉湾西北部的周期性的偶极子涡旋,并通过对涡旋探测的结果进行特征分析,发现孟加拉湾西北部存在一对周期性出现的偶极子涡旋,它在3月出现,6月消亡。孟加拉湾的局地风和来自赤道的沿岸波动共同产生了偶极子涡旋非线性过程尤其是对流项,对偶极子涡旋的产生至关重要偶极子涡旋的年际差异受到ENSO事件的调制。

参会的郑全安老师对报告发表了专业性的见解。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就报告中提及的各项概念与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报告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为老师们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基础。